近年来,安顺经开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积极作为,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
举好建设“指挥棒” 打造实践新矩阵
安顺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部署,推动“两中心”资源共建共享。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合为一体,建设理论宣讲、文化活动服务、教育服务、科普宣传服务、健身活动服务等功能区;通过会议安排、集中研讨、教育培训、实地督导等方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在组织保障、阵地建设、队伍组建、资源统筹、活动开展等方面不断加强三级联动、压实主体责任、打造主力军。
按照示范引领、城乡同步原则,形成“1+5+71+N”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实现点面“全矩阵”,实践“一刻钟”。
讲好文明“必修课” 实现活动零距离
一是坚定红心引领,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信仰中心。
以“讲理论、传思想”为主线,制定每月活动计划,月月开展理论宣讲。通过院坝会、群众会、小区院落宣传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采取大广播、小喇叭、快板等传统方式与短视频等新媒体模式相结合,及时向群众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
二是坚持匠心铸造,办好群众生活中的服务中心。
采取“中心牵头、所(站)搭台、群众为主”的组织模式,常态化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科普、健身等服务。2024年,承办安顺市“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开展三合苗寨“跳花节”等各类文体活动,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好书伴我行”“文明祭扫”“科技创新”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文振经开的影响力,增强了发展信心。
三是坚守初心耕耘,办好群众心目中的文明中心。
在阵地提升方面,推行文明实践“大比武”,在各镇(办)、新型社区选点进行提升打造、观摩评比学习。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之间相互比学赶超的氛围,推动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队伍夯实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每年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实地指导等,努力提高队伍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工作开展方面,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推出了“月月主题·文明经开”“六一四有”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形成多元协同、群众受惠的工作格局。
当好群众“贴心人” 推动文明驻民心
安顺经开区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最现实关切,在办实事与解民忧中找到融合点,主动服务于民,细心挖掘服务内容,精心打造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实践项目。
1.“月月主题·文明经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活动由安顺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镇(办)、新型社区、区直有关部门围绕文明培育、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诚信建设等内容,结合每月重要节日节点选题承办。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看得见、听得懂、能参与中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2.安顺经开区“六一四有”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推行“六一四有”行动;每周开展一次大扫除;每村集中一个办事点;每桌酒席安排一锅香;每村开通一个广播站;每村组建一支监督队;礼尚往来有标准;节俭办事有申报;畜禽粪便有收集;好人好事有奖励。创新“党建引领 工作联动 全员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全域化推动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文明树起来。
3.安顺经开区青松社区“啄木鸟”文明实践项目
“啄木鸟”文明实践项目成立于2022年2月,共有文明实践工作者130余人。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推行“党员参与+居民自治+数字赋能”的工作模式。一是依托“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发动社区居民共建共治,通过配套微信小程序“01星球”拍摄上传不文明行为问题照片,并由党员志愿者、文明实践工作者组织开展问题整治。二是通过院坝会、协商议事,解决小区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三是推动完善低保户、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服务台账,常态化开展敬老助残、关爱帮扶、医疗服务等活动,让居民在短时间、短距离获取服务。
4.“周末加油站”“红色加油站”“小松树托管班”
安顺经开区学苑社区“周末加油站”、安酒社区“红色加油站”文明实践项目,开设有作业辅导、红色爱国教育、益智游戏、科普小知识、舞蹈绘画等教学活动内容,致力于让孩子们养成勤动脑、巧动手的好习惯,在欢乐中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青松社区“小松树托管班”,利用智慧社区“01星球”小程序,搭建群众需求服务平台,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方式,帮助辖区家长解决作业辅导困难、假期托管难问题,同时家长可通过手机监控视频实时查看孩子在托管班情况。
文明,是城市最靓丽的名片。在安顺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正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群众生活,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下一步,安顺经开区将持续锚定群众需求,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发展,为居民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