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里县持续以“德行龙里一路有礼”品牌为抓手,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带动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兴起崇尚典型、关爱模范、争当好人的时代风尚。
“全覆盖”选树机制,让身边榜样“立得住”
健全完善先进典型推荐、挖掘、评选等选树机制,在全县上下大力选树一批过得硬、立得住的身边榜样。一是多渠道推荐。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选树机制,以各镇(街道)、县直各单位、各社会团体为单位,定期梳理人物线索、推送典型事迹,扩大典型人物推荐覆盖面。二是深层次挖掘。针对全县推荐的典型人物线索,由县级层面组织力量进行实地了解,采访报道,确保身边榜样挖掘有含金量。三是常态化评选。坚持集中开展与日常开展相结合,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身边典型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德行龙里”年度人物99个,选树省州道德模范17人、身边好人14人,1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1人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莫富元、“黔韵说唱”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荣获2024年“新时代的贵州人”称号。
“全方位”宣传机制,让身边榜样“传得开”
坚持上下联动、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共同发力,全方位宣传身边榜样事迹,让身边典型传得开、可学习。一是立体化传播。发挥媒体融合优势,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举办“德行龙里”年度人物发布会,开辟“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专栏,常态化展播榜样人物事迹和典型故事,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二是社会化宣传。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阵地,广泛开展身边人说身边事、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建立典型人物宣传栏,借助户外大屏、宣传橱窗等资源,图文并茂宣传展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事迹。三是互动化宣讲。创新“理论宣传二人讲”方式,采取“村支书+道德模范”“年轻干部+先进典型”等形式,推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站,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
“全领域”比学机制,让身边榜样“叫得响”
在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开展各类比学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一是比实干促发展。围绕工业发展,在全县开展比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的“三大比拼大比武”,对比武中涌现出的突出个人和先进集体,优先推荐参与“德行龙里”年度人物、富民兴龙标兵等典型评选,先后在工业领域评选身边榜样32个。二是比治理促振兴。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自治、乡风文明等主题,自下而上开展文明实践“大比武”,全县788个自然村寨农村党员群众被发动起来,先后涌现出“和美村寨”“优秀志愿者”“好公婆”等身边典型。三是比文明树新风。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开展“个人比奉献、家庭比文明、社区比和谐,看履职、看阵地、看宣传、看环境、看服务、看自治、看机制”的“三比七看”大比武,群众自主集资捐资参与社区、小区公益性活动,主动参与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留守未成年人、困境群体等文明实践活动,实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全社会”关爱机制,让身边榜样“树得牢”
实行“精神嘉许+物质激励”“组织激励+社会关怀”的模式,建立典型人物关爱礼遇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一是精神激励。在重要活动和重要集会中,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参与,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中,对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进行帮扶、慰问,让德者有“礼”。二是物质奖励。对各类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德者有“得”。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对获得各级荣誉称号的身边典型,在县域范围内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进景区、健康体检、免费观影等礼遇。三是生活关怀。对历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获得者进行动态管理,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联系机制,对生活困难的典型人物,除政府层面给予关心关怀外,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德者有“爱”。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