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秀峰村立足自身实际,用好用活天洞景区旅游资源,推进天洞旅游与区域生态、农业、文化等有机融合,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振兴注入强大动力。2021年以来,该村客流量达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1.6%,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2021年6月,秀峰村被纳入全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旅游+农耕体验 。依托景区农田土地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推进农旅结合。以贵州南鑫旅游、贵州绿健神农、贵州济生农业等公司为实施主体,对景区土地进行特色种植带规划,根据季节气候和地块结构,种植牡丹、向日葵、莲藕、桑葚、草莓、铁皮石斛等具备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作物,通过景观化种植打造生态田园,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果蔬采摘等沉浸式的农旅体验,并吸纳群众入园务工进行管护,带动群众就业。以秀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实施主体,流转景区土地建设单元式农耕体验园,采取“招租认领”的方式进行运营,并与县内外中小学合作,常态化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创意实践、农耕科普等活动提供场地和服务,打造天洞景区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已建设农耕文化基地2000余亩、累计开发就业岗位300余个;建设农耕体验园267个单元,每单元均以20元/月的价格实现招租认领,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旅游+桑蚕产业。依托村内外桑蚕种养基地、省级龙头企业恒盛丝绸厂及丝绸产品展示馆,充分挖掘桑蚕产业链所蕴含的旅游体验价值,通过“政府引导、景区搭台、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方式,开发集“采桑养蚕、桑蚕科普、旅游观光、丝绸购物”为一体的桑蚕旅游体验项目,推出“丝路情怀”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进桑园、入蚕棚,推动天洞旅游向桑蚕产业延伸,提升桑蚕产业附加值。自2021年5月份“丝路情怀”旅游线路启动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00人以上,直接带动丝绸产品销售额达50万元,间接带动天洞及周边景区门票收益增加15万元以上,带动民宿和农家乐餐饮收益增加30万元以上,开发灵活就业岗位200余个。
旅游+康养项目。依托景区中药材种植园和生态环境优势,由贵州济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建成石斛中药材系列养生产品展示馆1个,开发“观石斛、采石斛、品石斛、购石斛”康养旅游体验项目,推介铁皮石斛口服液、硬料、枫斗、花茶等系列石斛产品,并同步展示村域周边企业生产的灵芝孢子粉、金维益刺梨汁等保健品。引进“独秀居”古风酒店运营项目,完善生态亲水区、垂钓体验区、花海观光区、绿地休闲区、住宿餐饮区等配套建设,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健身、养生休闲、亲情聚会等康养度假场所。截至目前,康养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养生产品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带动200余名群众就业。
旅游+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景区周边布依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景区发展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采取“公司+农户”方式,由贵州恒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泰欲凡商贸公司与群众合作,投资160万元将传统民居打造成布依族风情民宿酒店和特色农家乐。依托村内传统竹编工艺,组织群众编织蒸笼、饭箩、鱼箩、篮筐、谷筛、簸箕、斗笠等各式竹篾器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出售。动员当地花灯老艺人和迎龙舞狮传承人组建民族舞蹈队2支、花灯表演队2支、龙狮表演队1支,为游客开展民族文化表演。截至目前,已发展风情民宿12家、特色农家乐5家,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并带动20余人就业;发展传统竹编手艺户20余户,户年均增收15000元以上。
旅游+地域美食。依托当地饮食文化,宣传推介一批地域美食,通过旅游“带货”助力群众增收。引导群众打造“外婆家的厨房”特色主题家庭食品作坊,生产销售独山本土“三酸文化”中的“臭酸”“虾酸”“盐酸”等知名土特产,推介“臭酸肥肠”“虾酸牛肉”“盐酸扣肉”等招牌菜品。在天洞景区设立创业街,为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户免费提供摊位60个,主营秀峰米糄、基长干粉、布依香藤粑、基长豆腐、秀峰米酒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支持家庭餐馆用景区种植的灵芝、白芨、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和村寨出产的绿壳鸡蛋、乌骨鸡、乳鸽,开发“白芨汤”“石斛饮”“灵芝宴”等养生菜系,发展特色餐饮。2021年以来,地域美食销售和餐饮业收入达100余万元,带动10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