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气味能够让思绪穿越时间回到从前,当炊烟里飘出饭香,儿时母亲唤你回家吃饭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响起,记忆似乎也跟着跑向了童年的饭桌,那时,木甑子中堆满了松软可口的饭粒,那是独属于家的记忆,而在这份记忆中木甑子则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谈到木甑子,就不得不提及到木匠这个逐渐远去的职业。他们以木为原料,制作出人们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器物。而木匠的手艺又有方木和圆木之分,方木多为制作家具类方形器物,圆木则为桶、盆等圆形器物。在金海湖新区双山镇红星村,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他叫胡长俊,已经做了45年木匠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圆木匠。
曾经,凭着一手技艺,胡长俊走街串巷为人们制作木制品赚取一家人的生活,那时候的经历是胡长俊从未模糊的记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家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木甑子这个曾经占据许多家庭厨房一席之地的炊具,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于木制品的需求也不同往日,传统的手艺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在以前,每家每户都需要木甑子做饭,现在不一样了,手工做甑子没有产量,一天一个甑子也做不出来,不划算。”胡长俊说。
据了解,木甑子制作的手艺很难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木甑子制作手艺变得愈发艰难。但是,在金海湖新区响水乡粮丰村,人们将传统手艺与机械化相结合,将木甑子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木甑子这种传统手工艺,再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笔者走进金海湖新区响水乡粮丰村粮丰木材加工厂,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机器的轰鸣声在耳边响起,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手上的工序:下料、锯边、钻眼、割边……据了解,木甑子原材料以杉树木材为上等,首先要用杉木加工成木块,木块加工成木片,拼成下小上大梯形圆桶,然后木块间钻小孔,孔间穿竹钉互连后,用竹条固定成木甑子雏形,之后再用刨工刨甑子的内外两面,使其光滑,甑子外围用竹条编箍加固,在底部三分之一高处加个用竹条编箍的蒸隔,加上木盖,大概经过20多道程序,一个木甑子的制作才算基本完成。
“我们粮丰村一直都有制作这个手工甑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是限于手工制作,每天能制作的木甑子数量有限,如果以此为生,很难提高收入,所以在村支两委和政府的建议下,粮丰村建起了木甑加工厂,将生产规模扩大,目前我们粮丰村有7家木甑子加工厂,大型的有5家,小型的有2家。”粮丰村主任龙胜国告诉笔者。
传统的木甑子依靠纯手工制作,将原材料杉木砍来,锯短,斧头划开就开始做,一个人一天只能做几个木子,带来的效益有限。后来通过群众研究,村里决定引进机器进行加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为加工厂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部分群众就业。
“在粮丰村木甑子加工厂,上班的工人有10个,一般打眼、打销钉、组装木甑这块的工人工资,是计件付费的。”粮丰村主任龙胜国说。
目前,粮丰村的木甑子加工已成了产业,木甑子主要销往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福建等地。下一步,粮丰村将大力发展木甑子产业,在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致力于做精品木甑子,进一步开拓市场。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童年的回忆,也会有回忆中忘不掉的味道。如今木甑子技艺的传承,又一次带着我们冲破时光,找回了童年木甑子蒸饭的味道。(蔡天菊 宋倩 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