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始终坚持将深化文明创建、培育文明新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抓手,聚焦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工作重心,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作为驱动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文明行为培育、优美环境建设、优良秩序维护、优质服务供给四大板块为着力点,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格局,全力助推兴义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如今,兴义市文明创建稳步推进。以万峰林景区为例,“六心行动”处处暖心,“一城七景”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文旅深度融合的壮美新画卷,为八方游客呈现出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充满人文魅力的旅游胜地。
七星高照、稻香蛙鸣、农耕民俗园等文化体验区,地质科普、创意集市、美食街区等特色业态;《布依八音》《遇见黔西南》《寻梦万峰林》等文化剧目;峰兮河畔、峰兮驻福、云想、溪韵等国家甲级、精品级民宿入驻,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让游客住宿体验更加“安心”。
以“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品牌赛会为契机,促进体旅融合,举办马拉松、健康跑等大型赛事。自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建成以来,举办赛事活动200余场,累计参赛人数17万余人次,网络流量及稿件浏览量15亿人次。
围绕“一村一品”特色旅游村寨的业态布局,深入挖掘、整理,以八音坐唱、扎染、蜡染、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为基础,为游客深度体验地方文化提供平台,让娱乐过程更加“开心”。
持续推动“美食+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多元化文旅消费场景,围绕“兴义山银花”“中国羊肉粉”之乡等名片,创新“兴派黔菜”,研发“鲟龙鱼宴”“布依八大碗”等特色菜系,严把食材质量关,让游客饮食更加“放心”。
坚持文明创建要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要与民生实事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优化景区周边村庄线缆和电力设施布局,完成5个村污水系统改造及污水管道铺设,养护9万平方米绿化带,新增2649盏照明灯,改造景区内19座公厕,常态长效做到“三净三无三通一明”,有效解决游客“如厕难”问题,让游客游览体验更加“舒心”。
完善道路、停车场等设施,建成“树阵式”生态停车场,配套智慧停车系统、充电桩及指引标识,为自驾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有效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让出行更“顺心”。
针对环境卫生脏乱、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占道经营等“乱”的问题,常态化开展整治工作,做到行业内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宽敞平坦的铺装道路让出行更加便捷,璀璨明亮的照明设施让夜色充满温馨,舒适宜人的健身跑道让锻炼成为享受,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为景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为给游客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旅游环境,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定期对景区内餐饮、住宿、购物等商家开展专项检查,严查食品安全隐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倒逼商家诚信经营,让消费全程透明化,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让游客购物更加“称心”。
行走在万峰林,文明创建已深度赋能文旅发展,崭新升级的基础设施、智慧便捷的服务体系、淳朴热情的当地居民、文明有礼的八方游客,共同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文明长卷,持续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美好篇章。(黔西南日报)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