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这既是对新时代贵州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要求,也为我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明晰了目标路径、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8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12个省(市)的50个县(市、区)部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清镇市、赤水市、龙里县等三个县(市)列入首批试点。2019年10月,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由原来的三个试点县(市),拓展为23个县(市、区),文明实践之花在贵州大地不断绽放,文明实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顺应了新时代发展大方位,契合了广大农民群众新需要。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核心。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产业振兴的过程,其中包括农村各种新兴产业发展及产业融合,也包括新增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赤水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通过产业致富帮扶员指导、培训产业带头人等方式,带动农民“不当闲人学技能”促进产业发展,营造农民比学赶超氛围,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农村重要思想文化宣传阵地,通过把党的大政方针、乡村振兴举措等讲清楚、讲明白,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不仅密切了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而且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实践还促进了农村产业兴旺。
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支撑。“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清镇市以群众发展需求为导向,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建成以社会化志愿服务队伍为补充,积极吸纳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等为辅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培养多元化志愿者服务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龙里县聚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新风尚,组建“感党恩志愿服务队”“老年志愿服务队”等人才队伍,在全县开展树文明观、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五个文明”活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是抓手。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任务和价值追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抓手。例如,清镇市文明实践中心,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卫城镇通过“点线面同频共振、四季歌振兴乡村”,新店镇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群众、百姓院落种文化”等乡村文化抓手,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王庄乡小坡村创造性地开展“杨顺清精神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榜样教育引领作用,运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教育群众、带动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主人翁意识。
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是基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通过宣讲爱护居住环境、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通过文明实践引导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通过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追求居住环境美。近年来,小青瓦、粉白外墙的黔北民居,星罗棋布在遵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个个“阡陌交通”的美丽乡村、靓丽民居镶嵌在毕节大地的山水之间。极富民族特色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已经融入到黔东南民居建设中,彰显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造人居环境的显著成效。
乡村全面振兴,组织是保障。要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保障作用,主要围绕文明实践中心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强化组织建设。从纵向看,各县试点(市、区)文明实践中心到镇文明实践所,再到村文明实践站的组织建设,整个纵向组织体系的有效建设,有利于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有利于将上级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向农村基层讲清楚、讲透彻,从而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横向看,各试点县(市、区)在中央总体部署五大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实现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拓展,从而扩大文明实践活动覆盖面。例如,清镇市按照“市、乡、村”三级设置,全面加强“中心、所、站”三级阵地组织建设,并进一步结合地方实际把基层阵地延伸到“室、场、院、路”即农户、农村小广场、大院落、田间地头,切实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实践思想,强化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体系建设,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通过文明实践平台有效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并不断提升文明实践为乡村群众服务的能力,才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者为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黄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