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娥,1963年6月生,性别,女;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市民中树立了榜样,成为远亲近邻、单位同事所称道的孝悌第一人。或许,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丈夫离世 勇挑家庭重担
年仅38岁丈夫突然离世,对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来就是犹如晴天霹雳,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彷徨之中,她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然而,看着年幼的儿子和年老的母亲那悲伤的眼神,她知道,她不能倒下,丈夫走了,她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是全家人的希望,是婆婆和儿子坚强的后盾,年幼的儿子和年老的母亲还要靠她照顾。丈夫是生前就是大孝子,希望婆婆好好过完晚年生活,希望儿子好好完成学业。现在丈夫走了,她要替丈夫完成好他没有完成的事。于是,她强忍悲痛细心周道处理好丈夫后事后,将婆婆接在身边悉心照料,强颜欢笑,开导婆婆,每天帮她梳头,陪她谈心,让婆婆每天生活在快乐中,她要让婆婆知道,虽然自己儿子走了,但是儿媳不会抛弃自己,媳妇还会像女儿一样尽孝道,让她安度晚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一年以后,婆婆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颜,儿子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并保送攻读清华大学博士,成为了一家人的骄傲,也成为这座小县城的骄傲。如今,儿子已成为东方电力集团物一名高级工程师。
勤俭持家 只为婆婆儿子生活好点
丈夫去世时,还拖欠着一些债务。张宁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还债的重任,每月微薄的薪水除了供儿子上学、给婆婆生活费外,还要偿还丈夫在世时欠下的债务,她的收入几乎入不敷出。为补贴家用,她还制作了很多钟点工的名片到处散发,利用在下班和周末之余替别人打扫家务、织毛衣等。因为她相信,丈夫虽然走了,但婆婆仍是婆婆,儿子仍旧需要抚养,再苦再累,都要勇敢的走下去,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无微不至 照顾身边的亲人
2008年,张宁娥的婆婆不幸中风,情况危急。张宁娥放下手头的工作,吃睡在医院,毫无怨言地守护在婆婆身边,为婆婆擦拭身体,为婆婆洗衣喂饭,像亲女儿一样。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奇迹出现了,原来被判了“死刑”的婆婆,神智一点点的清醒,脸色也红润了,卧床这么长时间却没有长一处褥疮。本来容易有后遗症的中风,竟神奇地痊愈了。
十几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她心中充满了苦与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她没有后退。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她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依然坚持照顾在世的婆婆,独立承担家庭重担,不离不弃。婆婆不喜欢住在城里,她就每年定期去看望,婆婆高寿及过年时更是每年必去,在闲暇时还经常把婆婆接到城里小住一段,虽然丈夫不在,但婆媳关系很融洽。2006年,正值张宁娥的儿子从清华大学毕业,张宁娥特地请公休假,自己出钱出力,带着婆婆去北京看望儿子,带动婆婆去长城,去天安门看毛主席,让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的婆婆了却了一桩心愿。
这些年,她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患难困苦,是磨炼人的最高学校。张宁娥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重重困难和打击,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媳、为人母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杨刚)